由此數據可見,木地板產業的此次環保整治力度空前徹底,從供給側改革到環保督查,政府倒逼整個木地板產業轉型的決心顯而易見。
“環保風暴”早就有苗頭
我國領導層始終堅持環保的重要地位,所以環保整治并不是“快刀斬亂麻”。1993年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一年,是以總量控制為核心的環境保護制度開始落實和完善的時期。2002年,環境問題被納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考慮因素。十九大則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。
只是在最近幾年密集出臺了環保政策,才使得大眾有了“環保低氣壓”的錯覺。從地方具體工作部署來看,“環保風暴”也早有苗頭。2016年3月,廣西貴港市港北區環境保護局約談轄區內15家膠合板廠業主,通報膠合板廠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,要求廠家堅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,以落實“大氣十條”為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。
由地方政府提前開展了本轄區制造業的自我排查,掌握本土企業真實的環評情況,有助于企業環評工作的快速推進、降低實際效益的損失,所以政府應早早地給企業“咬耳朵”!
“環保風暴”不是一刀切
其實,此次環保整治目的明確,但并不“一視同仁”。主要的整治對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規劃、污染排放物不達標的“小、散、亂、污”企業,它們生產方式落后,沒有能力投入環保設備,向市場輸送低品質產品,是整個行業的“攪屎棍”。
以南潯木地板產業的整治方法為例,堅持“關停淘汰一批、整合入園一批、規范提升一批”的原則,迫使企業向高新技術、低污染方向發展。由此可見,針對不同的地板企業分類型、分情況,科學制定整改提升措施,只有嚴重污染以及不符合法律法規的“散亂污”企業才會堅決依法關停取締。
中國林產協會執行會長王滿曾表示,環保風暴對地板產業影響很大。在風暴中,有的企業業績得到了不小的提升,有的企業被環保改造,吞噬了利潤,還有的企業面臨停產,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。